【百岳人物誌】小鬍子的山海冒險,戴昌盛

【百岳人物誌】小鬍子的山海冒險,戴昌盛

文:雪羊 / 圖:戴昌盛、XHZ 小鬍子冒險學校FB

在臺大新生南路麥當勞後的小巷轉角,有間透著暈黃暖光的咖啡廳,低調地披著磚牆佇立了27個年頭,一面樸素的小牌子懸在門邊,寫著「雪可屋」。對台大學生而言,它可能只是回憶裡一個不起眼的角落,但是對台北的攀岩者而言,它象徵一個溫暖的歸屬——一間由岩友經營的老咖啡廳。

推開懷舊的玻璃木門,近門的位置坐著台灣岳界頂尖的教練級人物之一,他給我的感覺,和雪可屋很像:有著歲月和可愛的名字,樸實的風格卻有著火熱的內心。「嗨雪羊!坐!」黝黑的臉龐,戴著銅色雕花方框眼鏡,留著一腮花白短鬍,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招呼我的,正是戴昌盛先生,人們都喊他「小鬍子教練」。

「那時候我在玉山連住一個月,天天鍛鍊,多棒啊!現在可沒這種事囉!」「那食物怎麼辦?」「請朋友上山的時候順便帶啊!」話題圍著玉山和雪轉著,我最早知道小鬍子,是朋友推薦「小鬍子冒險學校」的雪訓的時候。他是出身新竹關西的客家孩子,從小在村裡的溪流玩耍,練就了一身水性,也在長大後投入了潛水,是他最初的戶外生活。「很多人知道我也潛水或溯溪時都很訝異『教練!原來你也會這個喔!』但我們生在台灣,不是本來就該這樣嗎?又有山又有海呀!」這一席話,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,是啊,不是本來就該這樣嗎?曾幾何時山海成了一種遙遠的存在呢?

小鬍子原本是廚師,因為潛水的興趣與對救人的熱誠,加入了當時的外木山漁港救生隊,基隆特種搜救隊的前身,也因此結識了今日新板山搜核心人物劉崑耀,成為了他投入山難搜救的契機。


而他的登山生涯,是在一次偶然的合歡山觀光行程中意外展開。「啊就去那一次,就中了!」簡單的一句話,道出了他當時的至深感動,將他從海中拉進山林,甚至把潛水裝備也賣給了山友。

也許是全心投入的個性使然,被合歡山啟發的小鬍子,從民國77年開始跟著北岳登百岳,很快的在民國81年便走完百岳;那四年來他也不只是跟著領隊走,還在下班後自己去上課、自學關於登山的知識與技能、參加嚮導培訓等,將登山知能累積在自己身上。「我是一個在實戰中學習的人。」他會為了興趣全心投入所學的事,因而總能在各領域中磨練出一片自己的天空:跟著北岳到玉山雪地訓練後愛上了冰雪,每到冬季就沈浸在玉山的冰雪岩世界之中磨練自己、跟著劉乃勳和RCC攀岩者俱樂部學攀岩,自己有空就到龍洞實作、因為攀岩而學習繩索考取了IRATA Level 1,因為會爬山和繩索又熟水性而向四季溯溪創辦人林宗聖學習了溯溪…… 太多太多,他在分享這些歷程時,眼神是閃閃發光。

民國83年,小鬍子攀岩餐廳正式開張,是他從餐飲漸漸跨入全職戶外技術教練的轉捩點;這間店的桌布就是等高線圖,在那個年代裡匯聚了登山人與攀岩者,成為一個大家喜歡的地方。而在89年,小鬍子終於組織了一個團隊,讓餐廳功成身退,轉型成「小鬍子冒險學校」,開始全職教授著那些關於山、水與冒險的知識技術,一走就是20年,直到今天。

和小鬍子談天的過程中,我清楚看見了他對於「技術」的熱誠和對山海的愛:為了讓自己能夠更自由、更安全的享受大自然的每一個細節、盡情探索未知的世界,他非常認真投入學習每一個所接觸的領域,用全部的時間,走進自然中以實戰磨練每一項技術,讓它們成為得心應手的探險工具,漸漸的實力也受到整個登山圈的肯定。

1994年,小鬍子曾有機會跟著高銘和那支著名的隊伍攀登聖母峰,但他卻在訓練中途,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攀登風格,最後退出,全心投入自己的冒險教育之中。因為跟著前人的腳印登山不是他的目的,冒險才是他走向戶外的本質。

「生在台灣,不是本來就該這樣嗎?」小鬍子長年以來把自己丟進大自然中磨練,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山與海的養分。我與小鬍子會面的那一握,厚實、溫暖,視線沿著肌肉線條往上,掠過結實的胸膛,定格在他銳利的雙瞳之中;若不是他的鬍髮花白,我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年近60歲的人,所能擁有的神貌,與體態。

小鬍子打破了領域的疆界,用山與水敲打鍛鍊自己的技術與肉體,持續不懈的傳授戶外的技術與知識;將這份來自土地、屬於台灣人的冒險精神與生活態度,傳承給無數的學員與後輩們,默默的灌溉著屬於這片土地的山海之魂。

 

XHZ 小鬍子冒險學校

雪羊隨筆,共享視界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