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岳人物誌】登上巔峰的野孩子,呂忠翰

【百岳人物誌】登上巔峰的野孩子,呂忠翰

文:雪羊 / 圖:呂忠翰 


十二月陰鬱的早晨,騎車經過卓蘭大橋,遠方雪山山脈群峰仍在烏雲裡睡眼惺忪,但呂忠翰傳來的訊息已在口袋中震動著。這天,我們約在苗栗卓蘭見面,他一貫熱情爽朗的嗓音,搭上潔白到令人羨慕的皓齒,像太陽一樣將頭頂的陰鬱一掃而空。


今年35歲,朋友們都叫他「阿果」,現任體制外學校「全人實驗中學」體育與戶外老師的呂忠翰,事實上,是當今台灣不使用氧氣瓶攀登八千米高峰,經驗最多的第一人。他登頂過:加舒爾布魯木II峰、布羅德峰、馬納斯盧峰、南加帕巴峰等四座八千米大山,是台灣當今最多者,同時也締造了台灣人首次無氧登頂這些山頭的紀錄。


在台灣的登山史上,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成就。


閒談間,聊到了他2019年的攀登計畫,「我們預計先去馬卡魯峰,然後攀登K2峰;如果經費夠的話可能順便爬個聖母峰,最後10月再去卓奧友峰。」在一般人心中,被電影塑造成生死交關的聖母峰,在真實的登山家生活裡,就只是順道,像去玉山一樣自然。



身負「台灣第一」的名號,阿果卻沒有架子,既親切而熱情,也自認不是什麼神人,只是熱愛運動罷了。從兒時不愛讀書整天在鹿港田間跑跳的野孩子、轉學到烏來的種籽實小後跟著原住民老師日日跋山涉水、到後來進入全人中學後大力投入各種喜歡的運動、接觸登山…在阿果的生命中,「運動」就是生活的泰半。而他也從來不是一個職業運動員,役畢後聯考失利,在社會打滾了七年,回校執教前他的專業是「木匠」;無獨有偶,創下多項世界紀錄,已故的「瑞士機器」Ueli Steck的職業,也是。



但與Ueli Steck不同,「我爬山,並不是在追求登頂或極限,而是享受那個攀登的『過程』,那是最美好的部分。而不用氧氣筒,也只是想要享受攀登的純粹而已,我想表達的是爬山其實不用那麼辛苦,還有比較省錢(笑)「而且,我一定要好好活著,我希望能為台灣做點事,讓台灣真正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登山文化、戶外文化。」阿果用堅定的眼神說著。「如果不是體制外教育,讀不下書的我,現在或許只是個平凡的做工人,甚至流氓吧。」這樣發自內心的感慨,源於他也曾是個不適應體制教育的孩子,但在舅舅的建議下,轉入了體制外學校就讀,改變了一生;在一個個老師的啟蒙下,在不斷揮灑對運動的熱情之中,找到了自己的路與人生。運動累積的健康、體能與對身體的熟悉,在參加歐都納十四座八千米計畫時開花結果,讓他能投入世界十四座八千米頂峰的懷抱,而後成為台灣第一人,直到今天。


教育這條路,讓他感觸很深,我從阿果身上感受到了那股「順著孩子所嚮,盡其所能協助他們。」的熱情——那是真誠地想把自己受惠於體制外教育的恩,傾其一生傳達給更多人的愛;也是驅使他回到母校從事教職,甚至願意在學校困頓時,捐出部分薪水支持其運作的,感人原因。


阿果在台灣當代的登山界裡,像高峰的先驅者,一步、一步在暴風雪中踩出腳印,希望能幫助後面的人,穩穩跟上。如果說,攀登八千米大山的危險性,是拿生命與山神對賭,贏者全拿,那阿果就是一個謹慎的賭徒,小心翼翼;因為他知道,在他的世界裡,真正的贏家並不是登上山頂的他,而是能夠推動台灣登山文化前進,走得更廣更遠的那位,成為了老師的,野孩子。

 

雪羊隨筆,共享視界

返回網誌